父亲,儿子为你撑起一片天
——记济阳县职业中专教师 陈昆
编者按:陈昆,男,1979年6月出生,山东省济阳县职业中专教师。 十几年来,身为独子的他先后照顾患肝硬化的母亲和患类风湿关节炎的父亲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 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尊老敬老好儿女、济南市道德模范提名奖、济南市十大孝星、济南市十佳孝老爱亲好儿女。
陈昆,30岁,济阳县职业中专教师,十几年来,身为独子的他先后照顾患肝硬化的母亲和患类风湿关节炎的父亲,并且做到了学业和工作两不误,受到了单位和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,多次被济阳县委、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,曾荣获“山东省尊老敬老好儿女”,济南市十大孝星,济南市十佳孝老爱亲好儿女等称号。
1979年,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,他的父亲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争,由于父亲在战斗中臀部受伤,以及长期阴暗潮湿的猫耳洞的生活,使他落下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,生活十分不便。小学时,随军的母亲带他去云南照顾生病的父亲,一家人终于团聚了,母子俩的到来,和母亲的悉心照料使父亲的病痛减轻了不少。然而好景不长,到云南不久,一向健康的母亲突然病倒了,到医院检查后,母亲患了胆结石,而且必须手术。但由于当时医疗水平较差,手术并不成功,落下了病根,导致后来的病情加重。当时,由于他还在上学,行动不便的父亲在医院照顾母亲,还在上小学的他便学会了做饭,买菜,洗衣服,收拾房间,每天放学后到医院看望母亲。93年,他们一家三口随父亲转业回到老家济阳。母亲的病暂时得到稳定。可是父亲的类风湿关节炎却一天比一天重。每天放学后,别的小朋友做完作业,都跑出去玩,但懂事的他总是坐在父亲床前给他按摩,陪父亲聊天,鼓励父亲要多锻炼身体,增强战胜疾病的决心。但由于受条件的影响,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,父亲的关节变形越来越厉害,病情越来越严重。但家庭的变故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业,在家里,他是父母的好帮手,在学校,他是最刻苦的学生,1999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济南大学。
入学后不久,母亲因病情加重再次住进了医院,在学校里他牵挂着在住院的母亲,便向老师请了一个学期的假去医院照料母亲,并保证能圆满完成学业。到了医院才知道母亲的病情已非常严重,必须马上手术,但是手术的危险性大,母亲害怕再见不着儿子,执意不做手术。他便耐心开导母亲,最后,在他的劝说下,母亲终于答应了做手术。手术后的几天,母亲不能下床,甚至连翻身都很困难。只能喝点稀饭,为了让母亲吃上可口的饭菜,每次他都要步行到几里路外的饭店去做。回来后,一口一口的喂给母亲吃。他怕母亲的伤口感染,每天都要给母亲擦身,换洗衣服,陪母亲聊天。等母亲睡着以后,他才能到医院的僻静处看一会书。每天晚上他都至少要起来十几次,帮母亲翻身、按摩,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。在他的精心照料下,母亲很快就康复出院了,他才放心地回到学校学习,在学期的考试中,他依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
大学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了离家40里地的济阳县第二中学。工作不到一年,母亲的病情再次恶化,虽经抢救但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。这下他可急坏了,父亲一个人可怎么办呢?每天的一日三餐谁来照顾?没有了母亲,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。为了不耽误工作,他便借钱买了一辆摩托车,开始了每天固定路线的往返,每天下午放学后,他就赶回来给父亲做饭,洗衣服,打扫卫生,把父亲第二天需要喝的水,做的菜等准备好。每天他都要给父亲洗脚,然后坐在床边陪他聊天,给他按摩,每天晚上这段时光对父亲来说,都像过节一样的兴奋,他听儿子讲一些新闻和学校里的事,暂时忘记了病痛的折磨,他总是对儿子说,为了你,我会好好活着的,别担心我,一定要好好工作。
为了帮他照顾生病的老人,女友在毕业后就主动要求和他结婚,以分担他的家务。但夫妻二人的工作单位不在一起,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,也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,组织上把他们调到了一起,在职工宿舍紧张的情况下,并给他们及时的安排了住房,这样,他就把父亲接到了学校,在夫妻二人的精心照料下,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,并能出门活动了,为了让父亲能尽快康复,每天晚饭后,陪父亲在院子里散步成了他必修的功课。
但好景不长,不幸的事情发生了,有一次父亲一个人出去散步,在过马路时因腿脚不便,躲闪不及,被车撞伤,幸亏被好心人及时的送进了镇卫生院,经检查是小腿骨折,但因为他患有类风湿关节炎,医生建议转院治疗。当天晚上他又租车把老人送到了临邑的骨科门诊,医生说因为老人吃激素类药过多,已造成了严重的骨质疏松,不能打石膏,更不能做手术,只能回家躺着慢慢调养。
回到家,他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,专门找人打了一张双人床,搬进了父亲的房间,陪父亲一起住。夜里父亲如果有什么不舒服,他随时可以照顾。刚开始的几天,父亲疼的根本睡不着觉,为了不影响儿子休息,总是咬着牙忍着,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为了转移父亲的注意力,他注意搜集父亲喜欢的话题和新闻,回来后讲给老人听。他知道父亲喜欢体育,可是他了解的不多,他就找来报纸、杂志上,专门看关于体育方面的消息,然后把这些知识记在脑子里,回到家和父亲交流,有时候他故意说一些概念性的错误观点,哄老人开心,看着父亲的笑容他心里也觉得轻松了许多。父亲在床上躺了整整六个月,他便在身边伺候了六个月。他害怕父亲身上起褥疮,便买了两大块海绵交替使用。每天坚持给老人擦洗身体,为使老人开心,一家三口把饭桌也摆到了床前,父亲吃一口他就细心地喂一口,每次等父亲吃完饭,饭菜早就凉了,为了不影响上课,他总是匆匆地吃点凉菜剩饭就去上班了。病痛的折磨加上长期的卧床,使老人的脾气变得有点古怪,经常对他发火。他非常理解父亲的心情,尽量的去开导老人,想尽办法让老人开心。
他还装了有线电视,让父亲看体育节目;父亲喜欢下象棋,他就专门买了一副精制象棋,空暇时便要和父亲杀上两盘。有时故意输给父亲,让父亲感受赢棋的快乐。老人的心情好了,能吃下饭,睡眠也有了明显好转,这也非常有利于病情的恢复。在他和爱人的精心照料下,老人恢复的很快,虽然父亲最后还不能完全扔掉拐杖,但在他的搀扶下,老人能下地活动了,2005年,他也做了父亲,看到孙子,老人的心情更好了。
参加工作以来,他从未因家庭的事耽误一节课,在同事眼里,他是一个正直、诚恳的人,谁家有困难,他都尽力帮一把;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。同事和学生们都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感动,业余时间,都自发的到他的家里坐坐,陪陪老人,帮他做一些家务活。十几年来,他除了上学、工作,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照顾老人上,他没有时间陪爱人出去玩,更没有时间去和同学、朋友打牌,聊天,但他却以自己对老人的一片孝心,赢得了领导、同事和朋友们的尊重。
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时光里,几乎有一半时间是伴着生病的双亲长大的,与同龄的孩子相比,他更懂事,付出的劳动也更多,但他依然是一个快乐、健康的青年,在十几年的时间里,他从少年成长为青年,从学生成为教师,继而结婚生子,组建了自己的小家。虽然年龄在增长,角色不断的变化,但始终不变的是一颗孝心,无微不至的照料着多病的父亲。当他荣获山东省尊老敬老好儿女的称号后,市县电视台都要采访他,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,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。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一切,他说:“父母给了我生命和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,对于我,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过,因此,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,我也同样应该无怨无悔的回报他们,我所做的只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。”
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,中华民族传统的尊老爱幼的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,在此,衷心祝愿他和他的家人平安幸福。